给何师母的信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88 (Oct - Dec 2019)

文:黄文瑜(来自台湾)

师母平安:

谢谢你在我们到马来西亚时,即使在休假中仍接待我们,还安排同工带领我们去了解美佳堂的事工。很早就想跟你分享这份感谢与感动,但这些感动与感受巨大而深刻, 更直接挑战我个人生命深处的议题,需要一些时间思考、消化和面对。

去了一趟美佳堂,才知道原来家庭事工真的不似想象中那么容易。看见美佳堂的会友成熟地服事每个年龄层的人,深觉美佳堂的家庭事工似乎不只是事工,而是一种文化。这文化让孩子、家长、夫妻进到教会中就能感受到这个环境是如此安全。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客人,也得到温暖的陪伴。

印象中的小组样式:很多家长参加小组时,都会留一个人在家顾小孩,若是 “不得已” 把小孩带去,也都担心孩子捣乱而感到焦虑,有的甚至会在众人面前斥责孩子。其他人对于孩子的包容性也不足够,有的人会在背后批评。这种氛围,渐渐排斥了带着孩子来聚会的家长。

我看见小组中的家长们接纳小孩子,容许他们有成长的空间。其中一位父亲在分享时,他的两个孩子去找他撒娇,甚至将正在分享的他推倒在地,但他没有任何的责备, 也丝毫不受影响,继续分享。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童年可以得到这样的接纳, 这样被爱和被满足,和我童年的经验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受到那个童年受伤的自己,似乎也被接纳了,我想更直接地说,某程度上我被医治了。

更进一步,我想这样的经验减少了我对于未来有孩子的焦虑,我一直很排斥有孩子,主因是我不知道在未来牧会的道路上, 如何善待自己的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样,被人在服事的场域里剥夺了好好成长的机会,自己也没有把握可以为孩子撑出一个可以安心长大的空间。所以感谢主,也谢谢美佳堂的朋友们,在无意间服事了我。

另外,在教会行政上,我看见美佳堂因为接纳了 “家庭”,使家庭成为教会很重要的 “人力资源”。我们在台湾的教会,经常会说找不到同工服事某一族群的人。但是在 0-3岁的主日学中,我也有新的看见,不是一群人去服事某一群人,而是群体间彼此服事,不会让同工觉得很有压力、不能承担或是觉得枯干。这样,大家也会愿意成长、乐意参与服事。

 再次谢谢师母的安排、接待和拨冗读了这封信。希望有机会能再去温暖可爱的美佳堂,也麻烦师母代士杰与我向何牧师、潘牧师与同工们问安。下回您若再来台湾,希望再有这个荣幸与机会见到您。

以马内利

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