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杀手 杀人于无形网络霸凌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8( Oct - Dec 2024 )

文:杨家俊

“网络霸凌”这个词,近年来频繁出现,案件多不胜数,已经到了法律必须干预的地步。   

本地一名男子因网络霸凌女网红,导致她轻生而遭控上庭,最终认罪,判处监禁一年。然而,这一年的刑罚,真的能抚平受害者家属的痛苦吗?正如受害者的母亲质问:“一年的监禁,能弥补我们的损失吗?”

犯案者一次次以言辞恶意毁灭受害者的心理防线,把他们推向绝路。而受害者家属失去的,除了金钱或物质,还有他们最爱的人——鲜活的生命。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家属所承受的伤痛也是永远无法愈合的。

按键之前三思     

在动手敲击键盘、随意对他人行使网络攻击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停下来,用同理心去思考: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或至亲身上,会是什么感受?我们真的希望将他人逼上绝路吗?     

网络霸凌为何常常比现实中的霸凌更为恶劣?这是因为在网络世界里,施暴者隐藏在屏幕后,身份不明,往往因无所顾忌,言辞更加尖酸刻薄。施暴者可能会觉得“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于是肆无忌惮地用最狠毒的语言攻击他人。     

网络虽然提供了沟通的便捷,但它不应成为伤害他人的工具。每个人都应谨记,言辞有力量,恶意的言语可能比拳头和刀更加致命。    

虽然《圣经》没有提到网络霸凌,因为在当时并不存在网络,但《圣经》中的教导却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霸凌行为,包括网络霸凌。更重要的是,《圣经》不仅教导我们不要成为施暴者,也引导我们在遭遇霸凌时应该如何应对。

善用言语的力量

《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广为人知的“黄金法则”,即7章12节所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这句话被称为“黄金法则”,因为它教导我们要以善意对待他人。与人交往时,如果不希望自己受到恶意对待,就不应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圣经》提醒我们,无论何种形式的霸凌,都是对他人的伤害,违背了彼此尊重与爱的根本要求。因此,任何形式的霸凌——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网络上的——都违背了这一原则。      

《圣经》多次强调言语的力量,就在《箴言》18章21节里提到:“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 是的,言语是关乎生死祸福的大事,一句话说得合宜能救人的性命;恶语相向,结的果子也是恶的,个人也要吃自己舌头所结的果子。舌头能点燃生命的火,但是也可以害人的性命。口舌之下既有生命的力量,也有死亡的力量。     

耶稣的一句话,使死人复活,病得医治,哑巴能开口瞎眼得看见;而且因着耶稣的一句话止息风浪,使水变酒……耶稣的一句话,成就了很多事,也改变了很多事,多少人因着耶稣的话重新得力,生命得到改变。

《圣经》教导我们应当用言语鼓励和造就他人,而不是用它去伤害或诽谤。在讨论网络霸凌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谴责施暴者,还应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协助他们应对各种形式的欺凌行为。

应对恶意攻击的态度    

《箴言》15:1说道:“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当面对网络上的攻击和恶意时,应保持温和与冷静的态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恶化冲突,也能够帮助缓解愤怒,防止事态升级。正如民间所说的那句老话,“冲动是魔鬼”,如果我们不克制自己的情绪,动辄发怒,可能会激发对方的挑衅,最终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因此,以静制动,保持冷静,可以让对方失去兴趣,停止攻击。         

我们切勿尝试以恶报恶,或以牙还牙,因为激烈的对抗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圣经》在《罗马书》12章17-21节中教导:“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不要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这提醒我们,即便在网络上遭受恶意攻击,也要控制自己,不要报复,而是努力化解冲突。通过善意对待他人,也许可以促使对方改变态度,用善意回应我们。

基督徒面对网络霸凌或生活中的任何挑战都可以向神祈求智慧,帮助我们处理复杂和伤害性的局面。祈祷不仅能够赐予我们力量,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视角,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事情往往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