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OR精神,那个比较高级 ?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5 ( Jan - Mar 2024 )
文:林玮斌
咚咚咙咚呛,噼里啪啦响~!
新春佳节,各地游子回家乡过年。亲朋戚友穿街走巷,串门子聊家常。
“哇,你看七姨的四女婿换新车咧!马瑟里(奔驰)咧!“猴赛雷”(音:好犀利,广东话,好厉害的意思)!”
“哇,听说二舅公在KL做生意的那个孙,刚买了一间半独立房子咧!“猴赛雷”!
“哇,堂姐,你的包包,限量款的咧!“猴赛雷”!
“爸妈,我买了很多鲍鱼,海参,大虾。新年一定要吃这些的啦!才代表我们赚到钱嘛。”
华人传统节日中,原来不只亲情,物质上的富足与否似乎也占据一席重要之地……
这种对物质的重视,和历史背景是有绝对关系的。
当年,先辈们绝大多数都是为生活所逼,冒着巨大风险,远渡重洋,南来讨生活。只身一人,离乡背井,很可能也只是来当名苦力以换取微薄的收入,却还要缩衣节食,省下那一分一毫,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汇去帮补家用。
动力火车《我吃得起苦》里的一句歌词,如是写道:“飘洋过海,我吃得起苦,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先辈们脑海里的应该就是被这种精神激励着干下去,期盼着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是历史长河中构成成我们文化的其一元素。日常我们逢人开口很自然的就是,“吃饱了吗?”佳节我们照面讨个好意头的就说,
“恭喜发财!”
不是没文化,是穷怕了。
要是能穿越到那时候,选一清晨一码头,找位蹲在仓房边,嗦着稀粥,面瘦肌黄的小伙子问问:“大好青年,你怎么不去上学读读圣贤书,充实充实脑袋。整天在这里搬砖,这是没前途的。” 如果遇到脾气好的,可能你会得到一股看傻子的清澈眼神。要是遇到脾气暴的,可能你会获赐一顿长满老茧的拳头。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说归说,但前提是你得先扛住现实的毒打啊。你得苟且在前,作诗在后吧。
那难道我们的小穷穷先辈觉得知识文化精神不重要吗?先辈搞到钱安顿下来,不就开始在南洋各地建立学堂,发展教育了吗?
不是不重要,只是个次序问题。肚子先不饿,脑袋才能饿。
(为方便,请允许我概括地以穷人与富人来对比)
“马来西亚名人 路边摊吃炒果条 贴近民众”(我找不到空桌子,站在路边吃炒果条呢!)
“500强老总飞机 只坐经济舱 平易近人”(我连经济舱的飞机票钱都还没存够呢!)
“顶级富豪 出入竟然开辆小破车 低调谦虚”(我没开车,挤公交,怎么就没人称赞呢!)
这些不知所谓的新闻标题,没少看到吧?吃饱饭的人在物质上满足了,觉得是时候来提升精神层面了,那去体验生活吧。殊不知某些人的 “体验生活” 也只不过就是另一些人的 “日常生活”。这行为却受追捧 ?这种文章里,我总感觉嗅到满满的奴性。
适逢年节,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有钱亲戚一脸鄙夷地说:
“哎哟~你们还在讨论这种鱼翅鲍鱼这种我们吃到腻的东西啊?呵呵~我们这种 level 的,现在注重的是健康饮食咯~
穷人粗茶淡饭,你说寒酸度日;富人粗茶淡饭,你说朴实无华。
穷人为诗新赋,你说无病呻吟;富人为诗新赋,你说风儒雅士。
追求文化的富人,凭什么比追求财富的穷人高级?双方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着自己觉得所欠缺的,何来谁比谁高尚之说。慕强是人性。与其说慕的是强,倒不如说大家所慕的其实就是自己所没有的。谁叫玩具总是别人的好玩,草地总是远方的绿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财富)是最直观能被数量化的具体事物。而社会财富比例三角形分布的比例就决定了它将会是大多数人初始阶段的追求,也决定了物质社会是基础。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前进,人总体需求方向是有变化可能的。一些欧洲国家就是例子,人民文化普遍更看重自我需求也更尊重他人的不同,也不需要觉得
“哇,他们比较高级!”,人家在大航海殖民时代到处烧杀掳掠的时候,也没在跟你讲道德正义的。但轻物质社会也面临着不一样的挑战和问题。
历史的进程一参考,这一切不过是自然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周而复始。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对应的自然是不同的追求模式。
好与坏的判断往往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在讨论物质与精神谁高谁低时,多个层面的因素考虑是必须的,若仅仅局限在追求物质这行为本身,慎防以偏概全。
尚未酒足饭饱,岂敢诗词儒雅?拼命去生存和快乐去生活,同等美丽。怕只怕物质不仅寥寥无几,精神也还一贫如洗。
林玮斌
一九八六,呱呱坠地;一九九一,初识上帝;二零一六,重归真理;二零一七,喜乐洗礼。身体力行,努力学习;以生命影响生命为宗旨,任房地产中介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