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研经课程

了解以色列人如何重建城墙、圣殿和属灵生命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8( Oct - Dec 2024 )

采访整理:甘景凌

以色列人因为自己的顽梗和悖逆,惹来上帝公义的管教,他们被巴比伦攻打和掳走。 然而上帝有源源不绝的爱和公义,短暂的管教后,上帝重建以色列以及他们的属灵生命。 

让我们一起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来了解当时的以色列人如何重建城墙、圣殿、属灵生命?他们如何冲破重重困难?认识上帝如何一步一步地成就他的应许?到底上帝通过《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有什么话对现在的信徒说呢?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讲座的出席者。

犹太教的兴起是两约之间的产物,由于以斯拉和尼希米对于宗教的改革复兴而兴起的。以斯拉和尼希米见证了上帝给予子民第二次回转的机会,通过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带领和改革来重新奠定信仰基础操练和实践信仰。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论述上帝子民在回归时期的重建面貌。以色列信仰群体的重建包含了圣殿、圣民和圣城三个范围,所牵涉的意义十分重大、却也相当复杂。     

回归时期主前538年,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的重建关键人物是所罗巴伯(重建圣殿)、以斯拉(重建圣民)和尼希米(重建圣城),他们是源于祭司派系,比较关注崇拜、敬拜、献祭制度。同时期还有先知派的代表尝试带领社会公益的重建,所传的也朝往以上三方面的重建,例如:哈该(重建圣殿)、 玛拉基(重建圣民)和撒迦利亚(重建圣城)。      

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目标方向是一致的。后流放时期犹太人重建群体的两个焦点——圣殿(Temple)和律法(Torah),这两个重建的焦点是按着上帝的教导相互平衡的,既要横向建立人与人信仰群体生活的伦理道德规范,也要纵向建立人与神的关系,即是建立敬拜和献祭的制度。

一、《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以下简称《拉》《尼》)简介     

有些学者相信《拉》和《尼》原本属于一卷书,因此很多讲员讲道或者查经的时候会拿来放在一起研读。

为何有此说法呢?学者考究发现希伯来圣经的旧约书卷每一卷都有该卷的章节数据,而《拉》《尼》的章节数据是在《尼》过后才有记录。根据拉比文献(Baba Bathra)15a:《拉》《尼》是一卷书,由以斯拉写成。以斯拉的自传分别出现在《拉》 7-10 和《尼》 8-10,这也反映了两卷书的一体性。直至俄利根教父、武加大译本(Vulgate)在初期公元 382 把拉-尼分开,15 世纪过后的基督教界才正式把《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分为两卷不同的经书。虽然两卷书有一体性的面貌,既写作编排相似(拉回归→拉自传→尼回归→尼自传),然而也有差异之处。《拉》《尼》的文学形式不同,内容也出现重叠,特别是《尼》7和《拉》2 都记载着被掳回归者的名单。虽然数据名单上有些许差异,但是这也揭露出当时不止一个记录者。作者的内容源于自传、名单和会议记录。    

基督教教育课程部委员团队

说到这里,吴博士也提醒我们在读《圣经》的时候,不要纠结于数据记录上的出入,而是看重神在那个时候的作为。《圣经》不是记录历史的文献,而是述说神作为,见证上帝工作的的书。

二、《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历史背景

《拉》1-6是发生于大约主前538-516年间波斯时期,神子民回归,所罗巴伯回到路撒冷重建圣殿。《拉》间中的57年是空白记录,直到《拉》7-《尼》13 发生于大约主前458-420年间,以斯拉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民,尼希米回耶路撒冷重建圣城。大约主前430年,完成重建工作。

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先后次序也是学者广泛讨论的议题。有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同时期的同工,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他们可能从来没有碰面。

三、从《以斯拉记》看重建圣民:认清神子民的身份

以斯拉是第一个研究和讲解律法的文士。 被掳时期其实打散了神子民的凝聚力,也促使他们在被掳之地拓展他们的事业。所以其实回归的人数并不多。在重建的过程也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当时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宗教、族群、语文多元化,甚至神的子民内部也充满张力与冲突:贵族与平民、祭司派与先知派、犹大人与撒玛利亚人、犹大人与摩押、亚扪人、犹大人与波斯人。以斯拉、尼希米在这个时期书写成书。而以斯拉、尼希米:属于祭司与宗教领袖级的改革派。

所罗巴伯为了维护耶和华崇拜系统,建立单纯信靠耶和华的信仰体系,所以拒绝了不纯正血统的撒玛利亚人(与外邦通婚)要求一起建圣殿的请求,因此奠定了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彼此间的仇视,直到耶稣时期。由于外来的因素搅扰导致中间重建的工作一度停摆。虽然最后圣殿成功的建造完毕,但是留给以斯拉的是处理异族通婚的课题。由于犹太历史发生过列王和外族女子通婚而悖逆远离神这不堪回首的过往,因此以斯拉坚决在重建圣民的过程中下令犹太人必须休妻弃子(外邦女子和她的后代)。这个命令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内部的身份张力在被掳和被留下的犹太子民也可以看到。       

吴博士提醒我们,教会也同样由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组成的,我们应该要借着福音的大能去改变这些差异、不和谐和纷争,让世人看到我们因着福音的缘故彼此同心合一,为主发光。《拉》记载犹太人回归的事件,犹如第二次“出埃及”的神学意义,离开为奴之家,朝向神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困难重重的重建之路见证了神的子民需要排除万难建立教会。有形的圣殿(硬体设备)与无形的圣殿(子民生命)预表着双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

四、从《尼希米记》看重建城墙

我们看到尼希米回归重建城墙,以神的话为根据从祷告开始。这里再次提醒我们要以祷告开始教会的任何一项事工。委身与参与的动力是来自神话语的信念和神子民的委身参与。

课程后的午餐联谊时光

尼希米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领袖的榜样,他抓紧时机,详细策划、亲自巡视查考并且传递异象。尼希米给我们看到一个敬虔的模范是祷告和行动的结合,他也给我们看到一个领袖的模范是虽有要职,仍要以神国为念。     

接下来,尼西米动员多元的信仰群体同心建造,有祭司、金匠、做香料的、商人、男女、富贫和城内城外的居住者。虽然岗位不一,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有些人有双重的工作,有的人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吴博士也提出一个反思课题,教会的事工是否有总动员全教会的人来参与服事,还是也根据80/20定律呢?另外,他们也齐心合力的对抗敌人。他们的仇敌并非泛泛之辈,而是波斯政府政治人物。这些敌对重建耶路撒冷城墙者,非常熟悉上帝百姓的动向。“政治”敌人(宗教政治化的背景)也企图拦阻人敬拜神,企图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学习到认识仇敌武器的重要性。仇敌往往会以讥讽、使人灰心、制造混乱、恐吓民心的手段来搅扰事工的推进。因此,团契同心合一非常重要,再加上祷告和抓紧应许,全心工作,随时警醒。谨记,征战的是耶和华,祂是我们的将军,神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怕什么呢?

总结:

以斯拉的改革教导我们敬虔的功课,紧抓神的话语,看重与神的关系的建立。尼希米的改革教导我们治理的功课,凡是以祷告为先,爱神爱人,同心合一。我们都是与神立约的子民,总要以父的事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