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向前吧!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94( Apr - Jun 2021 )
文:王家祥
2021年的 4月 9-10日,美佳堂宣教部举办了名为《宣教的浪潮》一系列线上宣教特会和线上宣教工作坊。目的是让会友了解从古至今福音如何传开,而我们这世代应扮演什么角色及如何回应上帝的大使命。
宣教特分两晚开讲,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施德清牧师博士来分享。施牧师是美国正道福音神学院教牧学博士,也是国际使命圣经学院院长和神学院讲师。
本堂有将近 120位弟兄姐妹参加。此外,怡保主恩堂、关丹卫理公会的弟兄姐妹也来参加。
宣教历史浪潮回顾
第一晚,施牧师为我们介绍了宣教的历史。福音先从犹太人开始传到耶路撒冷,到犹大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福音如同 “蔓延的火焰”,因此《使徒行传》17章 6节称之为 “翻转世界的信息”。
《使徒行传》记载教会早期扩展至巴勒斯坦和安提阿,之后因为哥尼流悔改,彼得成为第一个传福音给外邦人的使徒。而后由保罗三次布道旅行传到小亚细亚以及欧洲的哥林多、雅典、腓立比等大城市,教会得以扩展至罗马。虽然保罗在罗马遭捕,受到软禁,但他依然向探监的人传道。就如《罗马书》8章37节所说,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保罗三次布道旅行,经圣灵带领,将福音从亚洲传到了欧洲。此外,《使徒行传》8章 26-40节也记载腓利把福音传给非洲人。由此可见,福音是由顺服上帝的人靠着上帝的大能得以传开的,这包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相继出现了继续推动福音浪潮的人物。如,德国敬虔派施本尔,主张信徒不可只是听道,而要行道,应该研究《圣经》,经历重生,培养灵命,拥有宣教的热诚。另一个人物法兰克牧师,关心穷人,开办学校,公元 1705年派人到印度传道,打开新世界的大门。1694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哈勒大学,成为基督教宣教的基地。亲岑多夫受到他们的影响,成立了莫拉维亚弟兄会,于 18世纪差派宣教士到海外宣教。这些宣教士多是带职宣教,以商人、木匠、陶匠身份前往世界各地,边走边传。到了 1930年,他们已经差派多达 3000位宣教士出去,就如经上记载: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罗10:15)
宣教工作坊
4月 10号下午办的宣教工作坊,目的是介绍2021年美佳堂的宣教和培训事工,让弟兄姐妹们有个回应,交流的平台,有四十余个弟兄姐妹参加。
参加短宣,其乐融融,只有参加短宣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黄聿光弟兄介绍柬埔寨短宣事工。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有数批弟兄姐妹参与短宣来回应上帝的爱。短宣队在当地的主要的工作有家庭探访、房舍重建、医院探访、孤儿院及大专生事工,通过这些活动走入当地人的圈子,把上帝的爱传给他们。愿有朝一日能兴起当地人来工作,成立城市教会。
苏贤斌弟兄分享参与短宣的经历,他说要突破语言隔阂和文化冲突,可说困难重重。即使当地人口说愿意相信上帝并决志,但因传统多神信仰的影响,他们可能只视上帝为他们的其中一个神而已。但贤斌还是从起初无所适从到后来每年都报名参加,因为他看见上帝在当地的美好作为。
El Shaddai 难民事工和散聚事工
另外,Dr. Chua 分享他的 El Shaddai 难民机构的事工和散聚事工。马来西亚有200万合法和400万无准证的外国劳工。他们分布于 各地区及各经济领域。目前我国有接近数十万的外国难民因为疫情而被迫留下。散聚事工正是家门前的宣教。过去我们需要乘搭飞机去其他国家传福音,但是现在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这“去”的距离已缩短,无须签证,无须远赴国外。由于大多数外劳来到我国谋生需要学习马来语或英语,语言障碍也减少了。因此,Dr. Chua 认为马来西亚散聚网络以及散聚跨文化学院,是装备、培训弟兄姐妹的好地方。
罗兴亚事工
接着,洪瑞兰牧师分享她的异象。经上记载保罗一组人原本要去亚细亚传福音,但是圣灵禁止他们。几番转折,他们下到特罗亚去。 就在特罗亚,保罗在夜间的异象中看到一个马其顿人求他去马其顿帮助他们,于是保罗就往马其顿去传福音。
给柬埔寨青少年传讲福音。
2020年行管令期间,洪牧师祷告中听到许多难民的呼唤声: “请帮助我们!” 犹如马其顿的呼声,她仿佛听到 “洪瑞兰,你去教导散居群体的孩子,帮助他们的家庭,照顾孤儿寡妇及生病的人。” 洪牧师的工作主要是派送物资和帮孩子补习,服事了多达 200个家庭。往往都是弟兄姐妹主动联系她,给予金钱、物资等资助,她说这一切都是由上帝引领并且供应的。
最后,由罗嘉志执事分享散聚事工和各事工。他希望我们透以 “爱吾邻舍” 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如 “关注、主动、建立关系、聆听、祷告、传福音、跟进” 来落实宣教,抓住宣教的契机。美佳堂有一系列的事工,如难民赈灾或救援活动 (MCRD)、沙巴短宣服事、成为 ElShaddai 难民学校的老师/义工、宣教体验站计划。
美佳堂柬埔寨短宣队部分成员。
他也幽默地说道: “门前宣教可以让我们白天出外去宣教,晚上回家睡觉!” 可见其实本堂缺乏的不是宣教的事工和管道,亦不是要收的庄稼,而是作工的人。最后,他以《马太福音》24章 14节: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 来结束这一天的工作坊。
福音复兴运动
第二晚,施牧师继续从1 8-19世纪的宣教浪潮说起。这时期有两次灵性大复兴运动,就是由美国的爱德华滋推动的 “大觉醒” 运动和英国的约翰卫斯理带领的 “福音复兴运动”。宣教士如威廉克理,大卫李文斯敦,戴德生等也相继往各大洲去宣扬主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马礼逊,他是最初到中国的宣教士。除了遭受同伴质疑,还要适应新文化如穿汉装、吃中餐、留长辩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等一个机会帮助未信者领受救恩。他翻译《圣经》和创办教育,在亚洲留下了美好的足迹。
柬埔寨少年营
从1930年到现在,我们正处在族群宣教的浪潮当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朝着世上一 万三千个的 “未得之民” 群体推进。
未来的宣教趋势
未来的宣教趋势将会是怎样呢? 施牧师也简明扼要地说,所有年龄层、所有国籍,各个领域的人,都可利用创新科技如社交媒体,电影 “关系布道方式”——朋友相聚,职场小组等来把福音传开。
科技创新,时代变迁,福音不再是由西方传到万邦,而是从各地到各地。传福音也不再只是传统宣教士和牧师的职责,而是各个阶层的信徒都能回应神的大使命。
这意义非凡的三堂分享,让我们获益匪浅。因为福音先驱尽心尽力服事,我们才能领受这永生的福分。教会的牧师、执事、组长常常将 “传福音” 挂在嘴边,身为基督徒,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传福音很重要,但是又有多少人会以行动把这份爱传递给人呢?
当福音的亮光照在失丧者的黑暗心灵,使他们得着重生,那是连天使都会欢腾的事啊!
施牧师抛给我们一个问题: “请问你想在这世上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