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 认识《使徒信经》
全教会研经课程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88 (Oct - Dec 2019)
文:陈秋霞
2019年10月12日,美佳堂基督教教育课程部主办全日查经。这次查经主题是《使徒信经》,由何汉寅牧师(博士)主讲,共有295位大人与41位小孩参加。查经的目的是帮助会友对每个星期所宣告的《使徒信经》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信仰扎根。这个课程让我们确信《使徒信经》所制定的信仰,宣告《使徒信经》所见证的合一,体验《使徒信经》带来的生命更新。
耶稣是主
何牧师从自己于1970年在金宝教会信主和洗礼开始切入主题。为何金宝这简陋的小教会可栽培出三十多位牧师?反观现在设备齐全的大教会却培养不出这么多传道人?因为以前的教会只认定与宣告 “耶稣是主” !
在耶稣升天后十到二十多年之间,早期教会的信徒常常挂在口边的是 “耶稣是主!” 他们都有最兴旺、最刚强、最圣洁的信仰力量。这是初期教会强大的效应。他们没有《圣经》,没有教会,没有金钱等,却有力量传福音。他们不单认定 “耶稣是主”,也活出 “耶稣是主” 的生命。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信仰的盼望,就是 “耶稣再来”。现在的教会什么都有, 但讲 “耶稣是主” 时,巨大的试探和考验就会来到,这是现代教会面对的危机。
《罗马书》10:9 节中说道,你若 “口里承认” 耶稣为主,“心里相信”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 “得救”。因此当我们的口做信仰的宣告时,我们也必须相信。只有口与心配合时,才能得救。得救不仅是可以上天堂,更是重新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本来神与人的关系是美好的。但人犯了罪,关系受到破坏,必须由耶稣基督来修复。过后人必须活出得救的生活。《末日迷踪》(Left Behind)这部电影也有描述此事。保罗说我们行事为人要以 “蒙召的恩相称”。我们的生命应不断被神的道冲击与改变,对事情、金钱、家庭显现出与世俗不同的价值观念,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何汉寅牧师讲解《使徒信经》。
得救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行事为人要以 “蒙召的恩相称” 代表我们要配合神的恩典,要改变生活方式,如:守奉献、常事奉、生活态度正确,也应该常常反思:我信这些话吗?
“Creed” 就是 “我信”
《使徒信经》引发的更新是信仰的力度 (dynamic)。二十一世纪的教会活动多,信仰 不够踏实。牧师提醒我们参加讲座或读书时必须抓住一点:参加了这些讲座后能够被改变吗?有没有消化这些知识,生命有没有改变?生命只充满知识与经验是不足够的。
《使徒信经》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多去体验。牧师确信使徒信经所制定的信仰,即使生命中有很多事情不明白,但要相信,这就成为一种继续跟随主的力量。例如上帝造人之前祂做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是超越理性范围的问题。因为神造人后才有理性。《使徒信经》让全球的教会一起宣告,见证信心与合一,也是共同的记号和信仰。当教会可以一起念信经时,就不会吵架和分裂。同样地,当我们每个星期日在念《使徒信经》时,我们便合一。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这不是指天主教,而是指圣洁(圣)与普世( 公)的教会(神的殿)。但为什么没有写我信《圣经》?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圣经》。《圣经》( Bible )是碎片的经卷( scriptures),用口传后写下的。我们不可用现在的教会背景来看当时的教会 ( 1800 年前)。当时碎片经文只存在于土耳其、耶路撒冷、安提亚、希腊等地。主后397年,神学家、主教和牧师在会议辨论后,才出版《圣经》。《圣经》印证圣灵的带领,是个神迹(超自然的能力),因为当时没有电脑存案,人贫穷,文盲多,只好把《圣经》中信仰的条文简化,编写成《 使徒信经》以代表信仰的内涵,共有十二句信仰声明。教会接纳《信经》为有权威的信仰版本,特别在洗礼时宣认(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也是为了防备抵挡異端,保护教会。
父母参加查经,小朋友参加特别节目。
诗班也参与服事。
《信经》是基督教最古,也是最简单的信仰宣告。约在 A.D.200成形,帮助我们确认信仰,是一份完整的基督教信仰版本。“ 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强调有所信必有所属。相信(believe)《使徒信经》,就归属
(belong)教会,故《 信经》 也使众教会合一,也是教会的记号。
《使徒信经》强调 “我信……”
为什么强调 “我信”,而不是 “我证明” 或 “我察考” 或 “我学习”?因我们不能越过理性的范围,只有信。主祷文是以 “我们”,但使徒信经是用 “我” 自己的宣告,不能被别人代替。《希伯来书》11 章讲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 没有任何行动可以代替信心,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怎么去衡量信心的大小?主看重的不但是信心,更是爱与恩典,也不是看你的功德。功德(行为主义) 不是讨神喜悦的一个途径。“爱神” 与 “爱人如己” 是过程和目标,要不断增加。试探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成长与装备起来。“我信” 表示我同意、委身、信靠与信服神。抓紧 “我信” 便是走上对的一步。
“我信” 是有对象与内容的
“三位一体” 理论当时还没出现。但《使徒信经》把信仰最重要的内容(圣父、圣子与圣灵)写了出来。《圣经》像森林,没有分类 “not or ganize ”,但《信经》像植物园/公园,分门别类(organize)。但《圣经》给《信经》提供了内容。用另一个比喻:就像太阳(《圣经》)的光给了月亮(《信经》)。
上帝为父,为什么不是为母?上帝启示自己为父。启示是告诉我们祂是谁。这表达一个关系,也有喻表亲密、爱与委身,而不是性别。
全能的父
既然上帝是 “全能”,为什么不改变不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上帝的主权和旨意。在上帝没有难成的事。但很多事不照我们的意愿去完成。我们要相信一切能力和权柄来自神,不可以用 “现在/ 马上/ 立刻/ 这一幕” 来评估上帝的 “全能”。这是一个信仰的过程(a process)。否则你会放弃信仰。耶稣对彼得说:我现在做的,你并不知道,但将来你一定会明白(耶稣洗脚)。信仰的路有很多未知数,祂一定会掌权,只是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我们不能马上看到神迹,如与摩西一起过红海的以色列人,不一定都相信神,不一定永远有信心,而且还不断理怨。单靠神迹奇事证明神的存在是最危险的事。神不随便显神迹,祂总是有祂的时间、方式和策略。神的全能性不是用一个角度去解释。每个民族与每一种文化都经验祂的同在。其他华人民间宗教与印度教的 “神” 也可以行神迹,所以神迹不一定来自神。
当天灾人祸降临,人受到伤害,便会问:神祢在那里?为什么祢静默。你决定不信神,是你的决定。约书亚说:“至于我和我的家必定一生一世事奉耶和华。” 遇上困难时,我们只有走过去,才可以经验到信仰的宝贵,知道神如何引导我们。
我信创造天地的主
大爆炸理论与进化论是近代基督教面对最大的攻击。但我们要相信神创造天地。神的创造是从无变有的(from nothing to something)。神的创造中,神看一切都是好的。我信生命的本质与来源是上帝。我们找到生命的原点,就有生命的意义。我们应问自己三个历史的问题。第一题,人从那里来?这是历代哲学家一直探索的问题。答案是:神造人。第二题,人来到世上为了什么?答案是:荣耀神(生命的意义)。第三题,人死了去哪里?答案是:回去上帝那里。人是有感情、理智、思想、意志,会做决定与自由选择。若我们摆脱了原点,这三个问题就解决不了,也会出现很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世界变得混乱。
我信耶稣基督
有人说:我可以信上帝,但不信耶稣。上帝与耶稣是无法分开的。基督教不可没有基督,这是基督教的本质,犹如叉烧包不可以没有叉烧。《使徒信经》中,多次提到耶稣基督,因为基督徒信仰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约翰福音》3:16说耶稣是上帝的独生爱子。这不仅是文字上的表达,也是关系和层次上的表达,它表达耶稣与上帝有一份独特的亲密的关系。我们不能用理性做回答。我们只能感觉上帝把最爱的给我们,以加深我们对神的爱和感恩的心。
全日查经工作人员。
圣父、圣子、圣灵是没有分排位高低的。圣父、圣子、圣灵平起平坐,是三位一体神(Trinity),只有一位神,但有三个位格做不同的工作。若用三位一体神代表三位神,就变成多神论。“三位一体神”无法用人的理性来表达。例子一:三合一咖啡有咖啡、奶和糖。例子二:水是一物,但有三种形态:水、水蒸气和冰。例子三:鸡蛋有蛋白、蛋黄和蛋壳,是一个鸡蛋,不是三个鸡蛋。但全部例子都无法完全说明三位一体神。圣父的工作是策划救恩;圣子的工作是成就救恩(钉十字架);圣灵指导我们行事为人,例如:感动人信主。现在是圣灵的时代。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
我们必须肯定耶稣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十字架是历史上的事实。耶稣受害、受苦和受死,代表耶稣真实的人性。这表示耶稣是人又是神。耶稣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以上都是福音的核心,是不可以妥协的。耶稣升天,坐在全能父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当基督再来时,祂会审判每一个人,但祂也是位赦免悔改者的神,祂也是爱我们的神。
我信圣灵……我信永生
圣灵这个词初次出现在《旧约》中的《创世纪》,《旧约》比较少提到圣灵。《新约》提到圣灵的次数比较多。“我信圣而公之教会”的“公”代表普世(全世界),因为圣灵在当中。英文的 catholic,不是指天主教。教会是“人”聚集的地方,教会应是圣灵的殿。我信永生。永生是与神在一起的地方。“阿门”代表我讲(祷告)的,是我所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