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一,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线下

集体扶持

美佳之窗His Window 101( Jan–Mar 2023 )

文:甘景凌

参与美佳堂小组已经进入第七年了,我现在是ZoneD职青合一小组的副组长。

2016年,我和男朋友(现任老公)一起加入“同心合一小组”。当时这个小组刚刚成立,后来渐渐地壮大,成熟,并且在2022年初“爆组”,分成“同心小组”和“合一小组”。感恩自己可以见证同心合一小组的成长,同时小组也见证了我从单身,结婚,怀孕到生子的过程,一步步走来真的不容易。这七年的小组生活让丈夫、我和我们的小宝贝都蒙祝福。

当然,我们的小组生活和大家一样,在202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由于新冠疫情的侵袭,我们被迫将小组搬到线上Zoom的平台。从原本可以有肢体互动的破冰环节,变成线上冷冰冰的“你问我答”;从可以自然融入敬拜赞美环节变成了因为网络问题可能根本听不完一首歌的无奈和放空;从温暖的代祷与分享变成了“对着小黑框说话”的分享(因为大家可能不方便/不愿意打开视频);从温馨的生日聚会变成了隔着屏幕有点小尴尬的唱生日歌环节。线上聚会大大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是,我们不得不做调整。

渐渐,组员的出席率下降,参与次数减少,有的组员甚至离开了。原因各异,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小组的归属感模糊了。内向的组员在Zoom里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主动发言时,可能被另一个组员无意间抢先发言后,慢慢变得被动地等到带领者“cue”了才发言。这种情况在线下或许也会出现,但是线下我们可以以一个眼神,一个默契的手势就缓解尴尬,让小组非常有归属感和保持“人气”。

另外,线上小组聚会很难维持专注度,组员们很容易分心的一边开着Zoom小组,一边在线下做各自的事情。再加上可以选择性地“不露面”,要维持专注力就难上加难了。当时组长、副组长和核心组员都费尽心思在设计线上小组的节目,并且加强关系的建立和关心的行动。那段期间,组员都期盼可以回到实体小组聚会。感恩同心合一小组中有一群对小组委身且充满爱心的核心组员,他们会自动自发地去关心彼此和关顾新朋友,使得我们的小组在MCO期间还有机会“爆组”,这是神何等的恩典。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个新常态竟然持续了两年半,我们好像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线上小组的模式。线上小组虽然有以上我所提到的弊端,但无可否认也有它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塞车和找停车位,间接地减少了组员迟到的几率,我们还可以一结束小组,关掉设备倒头就睡,给我们省下了不少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和精神。所以当教会宣布可以恢复并鼓励实体小组聚会时,大家都犹豫了。

最终组长、副组长和核心组员一起达成了共识,我们在2022年8月决定尝试一个月一次的实体小组聚会,观察组员的反馈和效果。结果,组员虽然塞着车来到聚会,大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聚会结束时已很晚,仍然没有要散去的感觉。若不是隔天早上大家都还要上班,或许我们会聊通宵也说不定。这反映了我们恢复实体聚会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我们增加了实体聚会的次数,改成一个月两次。如此一来,我们发现大家的关系更亲密了。尤其是在线上聚会期间加入的新朋友,彼此见过“真人”交流后,对小组的归属感更强了。迷失的小羊也透过实体聚会加强了参与感。破冰时的笑声是那么的真实和自然。敬拜赞美时光终于可以听到组员“真实”的歌声了。

前排右二为组长 Jackie,后排左二为副组长景凌。

线上小组聚会固然方便,看似也比较迎合眼下的时代。但是人与人之间实体的交流和互动也是无法取代的。谢谢组员对小组的委身,一起在小组里彼此鼓励,彼此问责,一起成长,朝着我们2023年“合一小组”的目标前进,彼此连结,深耕建造,不只在神话语上要深耕建造,与组员和伴侣之间的关系上也要深耕建造,不要只停留在“浮潜式的关系”而已。

一个彼此连结的小组需要组员一起委身和参与,同心合一的成长。鼓励所有的小组组员回到实体小组聚会生活中,一起体会线上所体会不到的主内家人间的亲密感、归属感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