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Content

  1. 编辑自说自话

    1. 跨越灵命的冬季
  2. 看世情

    1. 生命最后的“选择”?!
    2. 手腕上的伤痕
  3. 主流话题(主题)

    1. 树栽溪旁
    2. 梁马太牧师(博士):灵命成长的起步 —— 克服试探与顺服神
    3. 廖克民牧师谈阅读、祷告、服事让信徒灵命成长
    4. 黄月英牧师的洞见:成为下一代信仰生命的助跑者 —— 信徒灵命成长和教会的角色
    5. Growing In Faith
    6. 树栽溪旁,灵命成长
  4. 处境再思

    1. 美佳堂青少年认定的“真理”是什么?
  5. 灵光乍现

    1. 你懂得善待自己吗?
    2. 基督徒不会外遇吗?
    3. 岁月交织成的爱 我与母亲的那一刻
    4. 主日学中教学相长的经历
    5. 弃犬引发的思考
    6. 生命尽头有上帝
    7. 耶和华成就的事——敬拜赞美团退修会的一些感悟
    8. 你若经我苦……
  6. 与神同行者

    1. 生命中的得胜之旅——访得胜之家生命塑造中心
  7. 人物专访

    1. 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DJ 沈小岚
  8. 基督教教育

    1. 爸妈,我是同性恋者
    2. 《如此我信》读书会
  9. 恩典交汇处

    1. 2024 唯一(The One) 圣诞音乐盛会
  10. 生活见证

    1. 舞动信仰,以无墙教会传扬福音 与张月莲姐妹(Janet)聊聊赞美操
  11. 彩霞满天

    1. 我与好多个APP有约—活到⽼,学到⽼的银发族
  12. 爱我本土本乡

    1. 到风下之乡 (Land Below the Wind)  探访无国籍群体2024年9月13 - 17日 | 沙巴短宣
    2. 十年酝酿 一朝成——2024年年8月31日 美佳峇东少年中心开幕礼
  13. 我阅世界

    1. 在捷克等待的第一场雪
  14. 孤影自省

    1. 我看破地狱 活在地狱还是活在天堂?
  15. 教会资讯

    1. 基督教护教学
    2. 从圣经看马来西亚教会与政治
    3. 约翰福音

廖克民牧师谈阅读、祷告、服事让信徒灵命成长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 华人年议会会长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9( Jan - Mar 2025 )主流话题

采访:罗日欣

信徒与神建立关系,扎根信仰,不应该只是口头承诺,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实际操练来经历神的大能。这种关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不会刻意去感受,但它时刻伴随着我们。同样,神也时时与我们同在,我们应时刻与神保持亲密连接。    

这次有幸与会长廖克民牧师来畅谈信徒如何扎根信仰让灵命成长。    

首先,会长提及信徒如要扎根在真理,必须接受装备,而这个装备则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自我装备,培养阅读习惯。     

当阅读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自然会去参与教会所提供的各种研经或门徒造就课程。信徒有阅读习惯和能力,能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并可应用于生活。如信徒缺乏这个习惯和能力,即使教会举办琳琅满目的课程都无动于衷,因为信徒的本能反应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些装备。

“教会必须先培养信徒阅读的习惯。我在牧养教会时,每一年都推动信徒培养阅读习惯,一是读《圣经》,二是阅读属灵书籍。这是最基本的操练,所以我也喊这个口号:全民阅读! 让更多人参与阅读!”

第二个层面:“全民阅读”,营造阅读气氛     

会长每当看见教会里的图书馆逐渐遭到“冷藏”,就非常感慨。教会应充分利用空间,设置图书馆或阅读角落,提供优质的书籍和杂志,营造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的环境。他强调,教会不仅是团契的地方,也应成为滋养信徒灵命的空间。     

提到年轻人都不爱阅读,会长并不赞同,“要以现代的方式来牧养及培育年轻人。中年以上的人阅读面子书,年轻人阅读小红书,我们可以切入他们的平台来牧养他们。”阅读的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信徒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除了鼓励阅读实体书,还要使用社交媒体创造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内容,双管齐下来赢得年轻人,而不是抱着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的想法来与年轻人沟通。“阅读”并非限于文字层面,“听”或 “看” 也是阅读方式,要不断地研发和创新,善用短视频来将讯息传达给年轻人,影响他们的生命。

以创新的方法传播神的话    

“不要误以为年轻人不阅读,反而是我们要改变方式,只不过我们改变的步伐太慢。假如在别人改变之前我们先改变,就是有前卫的想法了。我们需要有一个团队专门研究这个沟通方式,全面创建社交媒体内容,才能赢得年轻人的心。”    

另外,教会各个事工的连接也很关键,比如推广实体刊物时要善用社交媒体,让这些讯息更广泛地传递给不同年龄层的信徒,以多元的方法来获取年轻人,抱持开放的态度与不同年龄层的信徒交流,取得双赢的局面。

阅读与灵修相辅相成     

会长表示阅读习惯与灵修习惯也息息相关,“基督徒一定要有与神独处的时间,例如早上。我在1996年在自己牧养的教会推动祷告事工——每天早上6点半晨祷,坚持了26年。即便现在成了会长,我也坚持每天早晨6点起来祷告。”他认为灵修做得好,自然能够扎根于神的话语,不容易远离神。     

在节奏快,效率高的时代,与神独处的时间变得尤为珍贵。因为在讲求同一时间完成多件事情的大环境,独处和专注做一件事可用“奢侈”来形容。但耶稣的生活充满独处和祷告的时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我今天仍然服事,完全是因为真理影响我。过去教会提倡背金句,以前所背的金句都非常深刻,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会长的经验提醒我们神的话不限于认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操练,每天活出信仰,将信仰生活化。     

扎根真理和灵命成长是息息相关的,若我们读了《圣经》,上了各种门徒造就课程,却没有把耶稣的话藏在心里,对生命没有一点益处。

在忙碌的生活中与神同行    

我们在大城市里生活,与神亲近最大的挑战便是“忙碌”,常常因为过于忙碌而无法安静自己和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但现在手机里有许多Apps提供了各种灵修的材料,还有电话提醒通知,我们应好好利用,不受时空限制与神交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神建立关系,就像呼吸一样。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     

有人曾经将祷告比喻为呼吸。现在的世界观认为没有祷告或灵修还是可以正常生活,但深一层思考,这不就是我们的属灵呼吸有困难吗?如果我们深刻地去经历祷告带来的喜乐和力量,灵命也会逐渐成长。

实践信仰,推动灵命成熟    

会长回忆自己放弃大学学业的决定(是放弃大学转读神学吗?),他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他在教会服事中灵命得到成长。他鼓励信徒积极参与教会的服事来实践神的话语。教会的服事让信徒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属灵的品格,通过服事体验神,传递神的爱与真理,推动灵命的成熟。正如《圣经》所说“我们知道,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 28)

廖克明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