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不起的劳而不获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85( Jan - Mar 2019 )
文:张友凤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刷面子书,聊Whatsapp,看视频或看连续剧,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看过什么?待会儿就记不清楚。”
“时常上网找资料,看到好的电影或纪录片会立刻下载,看到好文章、视频会即时收藏,对新奇古怪的观点更是乐此不疲。白天重复做这些事,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才意识到脑袋空空如也,什么都记不起,像什么都没有学习到,却又觉得特别疲惫。”
这是层次不同的现代人求知的写照。每天忙于找资料,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最终所获甚少,或有一无所获的感觉,徒增焦虑。
我们活在“碎片化知识”充斥的网络世界,借助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换得信息和资源,资料一键既有,知识一触即得,感觉有点不劳而获,潜意识里肯定是多多益善的。
但明明看了很多资料,为何都记不起来呢?又或者,所看的资料繁杂,各家理论不一,到底哪些是可信的?
网络提供的多半是不严谨,不全面 的“碎片化知识”,多数是单独或拼凑而来的事情,根据什么推导而来?与其他事实有何关联?不得而知,就像一个个孤 岛,无法连结成为一块广阔的大陆。
利用网络获得知识,已是这个时代无法逆转的事实。大多数人已利用碎片化阅读来提升自己,只可惜这种没有组织规划的阅读,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在记忆里也只能短暂地逗留,无法内化成为自己的智慧。最后 “什么都懂了,但是不会用”,或是 “什么都学过,但记不住”,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来获取知识, 必须要确定自己求知的目的和方向,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不会沉溺在 “碎片化知识” 的海洋中。
胡适先生在《读书与做人》一书里谈到:“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唐捐:白费的意思),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仔细思考他的话,求知有两个要素:要 “精” 和 “博”。“精” 才能高,“博” 才能 “广大”。精深在专门学问;博大于旁搜博览。有塔顶的专门学问,有塔底面积博大的知识范围,才懂得辨认真假而不犹豫,才能享受知的满足,才不致于“唐捐”。网络时代流行的求知方法,真的与这话背道而行呢。
基督徒求知所为何事?生命经不起浪费,经不起劳而不获,愿我们与时并进的同时不错置目标,能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智慧,转化成荣神益人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