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Content

  1. 编辑自说自话

    1. 跨越灵命的冬季
  2. 看世情

    1. 生命最后的“选择”?!
    2. 手腕上的伤痕
  3. 主流话题(主题)

    1. 树栽溪旁
    2. 梁马太牧师(博士):灵命成长的起步 —— 克服试探与顺服神
    3. 廖克民牧师谈阅读、祷告、服事让信徒灵命成长
    4. 黄月英牧师的洞见:成为下一代信仰生命的助跑者 —— 信徒灵命成长和教会的角色
    5. Growing In Faith
    6. 树栽溪旁,灵命成长
  4. 处境再思

    1. 美佳堂青少年认定的“真理”是什么?
  5. 灵光乍现

    1. 你懂得善待自己吗?
    2. 基督徒不会外遇吗?
    3. 岁月交织成的爱 我与母亲的那一刻
    4. 主日学中教学相长的经历
    5. 弃犬引发的思考
    6. 生命尽头有上帝
    7. 耶和华成就的事——敬拜赞美团退修会的一些感悟
    8. 你若经我苦……
  6. 与神同行者

    1. 生命中的得胜之旅——访得胜之家生命塑造中心
  7. 人物专访

    1. 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DJ 沈小岚
  8. 基督教教育

    1. 爸妈,我是同性恋者
    2. 《如此我信》读书会
  9. 恩典交汇处

    1. 2024 唯一(The One) 圣诞音乐盛会
  10. 生活见证

    1. 舞动信仰,以无墙教会传扬福音 与张月莲姐妹(Janet)聊聊赞美操
  11. 彩霞满天

    1. 我与好多个APP有约—活到⽼,学到⽼的银发族
  12. 爱我本土本乡

    1. 到风下之乡 (Land Below the Wind)  探访无国籍群体2024年9月13 - 17日 | 沙巴短宣
    2. 十年酝酿 一朝成——2024年年8月31日 美佳峇东少年中心开幕礼
  13. 我阅世界

    1. 在捷克等待的第一场雪
  14. 孤影自省

    1. 我看破地狱 活在地狱还是活在天堂?
  15. 教会资讯

    1. 基督教护教学
    2. 从圣经看马来西亚教会与政治
    3. 约翰福音

你若经我苦……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9( Jan - Mar 2025 )处境再思

文: 张嘒珉

约伯有三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这三位朋友获知约伯惨绝人寰的遭遇后,不惜路远迢迢而来。《圣经》如此记录:“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约伯)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约伯)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

约伯原有7个儿子和3个女儿;家里牲畜加起来过万,仆婢成群,个人素有美名,敬虔爱神,家庭幸福,可谓人生胜利组。然而,他却突然遭遇魔鬼的攻击,孩子一日之间全亡,家产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荡然无存,妻子痛不欲生,自己全身上下长满脓疮,食不知味,夜不成寐,简直是从天堂的高度摔落地狱。    

《约伯记》共42章,其中有28章(第3-31章)记述约伯与三位朋友之间的论证与申辩。以利法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宗教伦理道德说得铿锵有声,他的因果论更是入情入理。而比勒达诉诸传统,词严义正,律法妙言要道,难以驳斥。至于琐法也不差,他以假设为论据,以教条为论述,行峻言厉,充满权威。     

阅读他们之间的三场论证,最大的痛苦是:三位德高望重、充满智慧的人,明明讲的都是神,却好像没有神;看好的陪伴安慰,竟然离奇演变成围攻指责。出于逻辑理性的道理对了,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有了,对于神的敬仰全了,然而我们的心跟着约伯碎了一地。     

见证过一个场景,有位姐妹正说着童年受虐的惨况,讲到一半,同桌的拿汀打断:“这怎么可能?妈妈一定是疼爱孩子的,我的原生家庭不富裕,也很普通,但是妈妈很爱我们……”拿汀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童年多么受呵护,完全否定虐童存在的可能性,还安慰那位姐妹,一切都是她的幻想和错觉。我记得拿汀说,歌都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马航MH370空难以后,部分受过灾后处理培训的前空服员受招陪伴受难家属,我也在其中。当时,不少教会牧者、领袖、信徒闻鸡起舞,跟随大众在面子书发表各种贴文,读起来似极了对空难的怜悯、安慰、悼念,实质上只是满足个人发表揣测的欲望。他们不知道,部分中国家属会要求本地工作人员让他们翻看面子书。有一天,其中一位家属翻阅之后,情绪崩溃,突然往阳台冲,我的两位同事为了阻挡家属往下跳,拉扯中一位伤了颈椎,一位伤了背椎。    

有一位姐妹,童年受过不少磨难,后来参加家排疗愈,导师说她其实是位养女,所以从小不受家人待见。这位姐妹未经医学查证或调查,全盘接纳。好些人问我,难道看不出来,这位姐妹有问题,怎么导师一句话就成了养女,而且她所谓的工作资历都是幻觉,与事实不符。

我总是一笑置之,看破说穿有何难?我又不是傻子。一个人的认知、格局、品味、气质其实都透露着人生阅历,只是人呐,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难;我们有所知,也必有有所不知。陪伴、接纳不需要大道理,更无须还原真相,何必以自己的艰难衡量别人的苦难,以己之乐估量彼之安?

有一回,表妹对我说了一连串语带劝谕的话,我愣了老半天,不知如何回应。我们两个年龄差距颇大,我看着她成长,她却未能见证我的过往。我的母亲是位严重的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即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患者,打从幼儿时期,我便过着九死一生、苟延残喘的日子。小时候,曾问父母我的出生地,父亲说在吉打十间店,母亲却说在hui chea tao(火车头)。

直到后来,一位十间店的老人家提醒,那个年代的孩子,他抱过,经向当地的人打听,他认为我极可能是抱回来养的。父亲老人痴呆症初期,也曾表示,弟弟才是母亲亲生子,完全遗传了母亲的样式。

先生曾经数次要我去做亲子鉴定,我没去。因为婚后的日子,父母在各方面没让先生省心,万一我真的和父母没有血缘关系,要如何说服先生照看年老失智的父亲?后来的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情,我无法向身边许许多多的比勒达和琐法解释。

父亲失智的暴力期,常常把我和佣人弄伤,时不时扬言放火烧屋,影响了先生作息,我们在医生的劝谕下不得不把父亲送到疗养院。当时,好多以利法告诉我,不能如此不孝,应该把父亲接回家。他们不知道,我曾试过一天往返疗养院五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每一次从疗养院回家的路上,我都嚎啕大哭,不能自已。     

这世界有许多价值观和期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又怎样。成熟就是情绪平稳,年长便不该任性,内在小孩需要各种方式安抚处理。当我们尽了所有努力,上了各种疗愈课程,尝试了各种解决方案和累积了各方面的知识后,还是无法与岁月和解,自我怀疑也会在认知空间虚拟出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我想,若不回到神起初造物的心意,人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基础上,再好的信仰学说、伦理道德、因果论据、传统认知、辅导学、心理学都是枉然。     

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伤口,都是自己无法横跨的荒漠,寂静、孤独、昏沉,充斥沙尘暴、魔鬼城、海市蜃楼,即使最亲密的人也无法靠近。我最怕听见有人叫忧郁症患者加油,其实这些患者已经比任何人坚强。不要叫狂风暴雨中的人撑伞,身处温室的你,无法理解他的苦和难。

名作家哈珀·李(Nelle Harper Lee)在《杀死知更鸟》里写道: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过他的鞋子去走他走过的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可当你走过他走过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人这一生尽管风雨路多,经历无数爱恨离别苦,实际上对患难知道得极少。我们总爱找答案,想要寻求合理的方程式,凭空都能造把尺衡量别人,却忘了,唯有大爱如海才能把荒漠掩埋,也唯有大爱如海,人才能看见神起初造人的心意。许多事,我们现在无法明了,待归天家,也无须知道。    

且行且珍惜吧!人既然按神的形象所造,就按祂的形象接纳,何必苦苦剖幽析微、抽丝剥茧?爱能使欠缺圆满。

《约伯记》2章11节:“……各人就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2章13节:“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         

我们可以成为不忘初心的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

张嘒珉

当过几年空姐,从过商,曾经加入培训公司做教导,后来进入教育界。闲来爱玩弄花草、文字,不务正业,对于心理学及信仰书籍情有独钟。典型的外向的內向者(Ambiverts),享受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