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9( Jan - Mar 2025 )处境再思
文: 张永颂
美佳堂青少年事工持续了多年,如今让我们大略了解一下2024 年美佳堂青少年的情况。
根据2024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7-12岁的主日学平均人数大概有150人;MJYF13-17岁的平均人数有60人;Campus Co-hort18-22岁学生(大多是本地长大的孩子,以英文为媒介语为主)的平均人数 10 人。
从以上的数据显示,美佳堂正面对严重的青少年流失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些无法避免的因素,如:已参加崇拜了,还需要来团契吗?团契时间都不是在主日,父母需额外花时间载送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出国求学;父母在团契时间把孩子送去上优质的补习班和才艺班。最重要的是,MJYF 和 Campus Co-hort 是提供孩子们优质信仰和建立优质品格的团契吗?
家长传递的“真理”
家长在信仰上所追求、活出的“真理”是怎样的?这些“真理”怎样影响着孩子呢?
父母所传递的“真理”观直接影响孩子的“真理”观。孩子所效法的是:父母在家庭、职业、娱乐和服事上怎样做选择。父母是否也会要求孩子追求优质的补习教育,学习更多才艺而放弃团契生活?
孩子所活出的品格和信仰生命是效法父母怎么在家中、亲朋戚友中、同事和教会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命。简单来说父母们的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就是孩子们所领受和效法的“真理”。
团契传递的“真理”
我们需要反思现今的 MJYF 和 Campus Co-hort 是否能帮助孩子们在信仰上扎根,而他们的信仰基础是否能够面对时代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一个星期两小时的团契并不够。
- 平日是否会关注孩子们社交媒体的“生活”?
- 是否会额外花时间约孩子们一起吃饭交流?
- 是否会花心思庆祝孩子们的生日或毕业典礼?
- 是否愿意让孩子们参与到你的生命里,跟你一起学习怎样生活?
简单来说,团契导师与孩子们的“同行”,就是孩子们所领受的“真理”。
大专生追求的“真理”
历年来大专团契的平均人数有40-50人,他们多半是从外地来求学的游子,以华语为媒介语。但2024年大专团契平均人数却只有31人,由此可见美佳堂渐渐再不是附近大学游子学生的选择了。
美佳堂位于各大学府的中间,按理平均人数不应只停留在40-50人。那么大专生都到哪里去了呢?据知,有的选择去有机场载送服务的教会;有的选择去了在他们还没有来到大学求学前就主动联系他们的教会;有的去了归正福音教会;有的去了较灵恩的教会;还有的离开教会,朝着自己向往的“真理”和“自由”而去。
是基督信仰的“真理”失效了吗?不是的,而是现今大专生追求“真理”的方式不同。
大专生的年纪正处于寻找“真理”的阶段,都在抓着一些可抓住的“真理/价值”,都是尝试逃脱既定框架去寻找“真理/价值”,但都没办法得到满足。最后都选择摆烂或躺平。漫无目的的生活状态是现今大多数青少年的状况。讽刺的是,这类孩子有不少是在各教会长大的孩子。
那么到底什么“真理/价值”才能驱动孩子们并活出来的呢?是明白自身的意义或使命。
当大专生开始明白自身的意义或使命,他们才能活出自我价值和肯定。然而这不意味着满足事工所赋予的意义/使命(因大专生不是事工继承者1的机器,
若只是满足事工所赋予的意义/使命,他们也会很快就陷入漫无目的的生活状态),而是在神面前安静祷告后,从神而来的“真理、意义、使命”。
简而言之,导师怎么陪伴和引导大专生们去寻求信仰真理价值的过程,对大专生来说就是“真理”。
还有,游子们所领受到的关怀、接待、爱就是“真理”。
记得当初我来到美佳堂大专团契之前,就有学生领袖到我的面子书留言说期待见到我;导师也在我来到团契前发短讯和打电话关怀问候;甚至还有同校生来接纳我成为他们生活圈中的一份子,让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和他们一起吃饭、团契、游玩……这些看起来似乎跟我们所信仰的“真理”无关,但这何尝不是把信仰“真理”活出来的表现呢?
教会(牧者传道、教会领袖和团契)该怎样帮助家长、导师、学生领袖一同陪伴美佳孩子和游子去领受和活出“真理”?
美佳青少年逐渐流失,是整个青少年事工需一起去探讨的议题。
待续……
(本文是作者自身的观察,并粗略分析美佳堂青少年认定的“真理”。下一篇(110期)会谈到如何以“真理”来牧养美佳青少年。)
张永颂
相信青少年是国家和教会的未来,为此竭力陪伴与栽培。渴望成为青少年的生命导师,帮助大专生找到人生目标,减少“我毕业=失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