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9( Jan - Mar 2025 )处境再思
文: 林昌盛
最近,我的社区又出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处理一只被抛弃的老狗?
起初,这只黄白相间的老狗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瘦弱而可怜,见人就躲。它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无人知晓。但街道上常看到散落的垃圾,极不卫生又令人不悦。
后来,一位善心的妇女为它提供了食物,但她并未领养它。老黄狗也不介意,干脆盘踞在她的屋外,整个区域逐渐成为它的“领地”。天球热,躲在汽车底下;雨天,躲在水沟洞里;四处大便小便,极其不卫生。
自从老黄狗拥有了“地盘”,天性也逐渐显露出来。每当邻居驾车回来,它就狂吠着驱赶;送货员骑摩托车送货到户时,也会猛扑过去。有一天,我徒步经过,它也凶狠地扑了上来,吓得我不敢再走那条捷径,宁可绕道而行,实在很不方便。
曾有社区成员向兽医局投诉,兽医局表示收容所已经满员,如果将老黄狗带走,也只能立刻人道毁灭。爱狗人士纷纷抗议,认为狗也应享有权益。最终,老黄狗逃过一劫,至今依旧在街头自由逍遥。
我国的穆斯林同胞通常对狗存有忌讳。可老黄狗不识人类的复杂问题,不管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照样吠叫、追逐、赶人,到处大小便。我时常担心,如果处理不好老黄狗的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宗教和种族之间的不和。
身为基督徒,我渴望从《圣经》中寻求一些人与动物相处的教导。
据我了解,《圣经》首先强调人与神的关系,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才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如此说来,我们首先要与神和解,其次与人和谐相处,再者要善待动物。这个顺序不可颠倒。
然而,有些人往往忽视了这一顺序,将对动物的爱凌驾于与人和睦共处之上。他们对动物的偏爱,往往超过对社会公德的责任,结果造成许多不愉快的事件——猫狗随处大小便,咬伤人或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圣经》中虽然没有专门详细探讨人与动物相处的教导,但整体上表达了上帝对所有受造物的关怀,同时也暗示人类对动物的责任。人与人的和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反映了神的旨意与爱。和睦的人际关系是信仰生活的核心,我们应该努力化解冲突、促进和平。
人与动物的关系同样是一种道德责任,体现我们对神创造的敬重与怜悯。因此,这两者并不应对立,而应根据《圣经》的原则,各自履行其职责:首先是爱人,其次是善待动物。
身为基督徒,应常常反思神对我们每个生命的爱与关怀。当我们遇到像老黄狗这样的情况,是否能够在信仰的框架下,找到一个既体现神的怜悯又符合社会责任的方式?也许答案并不简单,但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既尊重动物的生命又维护社会的公共福祉的方案。
林昌盛
工程学士、企业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学院讲师。爱好阅读、旅游、运动。认为人应该积极进取。不断学习,追求卓越,荣耀神、活出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