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 中文部教务主任
美佳之窗 His Window 109( Jan - Mar 2025 )主流话题
采访:杨家俊
基督徒的信仰旅程中,灵命成长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而其中最大的障碍往往是“肉体的私欲、眼目的私欲和今生的骄傲”(约翰一书2章16节)。这些试探不仅挑战信徒的信心,也疏远信徒与神的关系。
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中文部教务主任兼灵性塑造事务的梁马太博士指出,这些障碍并非来自外在,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我中心。通过反思和顺服神的主权,信徒可以在灵命的成长道路上克服这些试探,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世上的诱惑:三大试探的根源
牧师首先提到《约翰一书》2:15-17,当中说到“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事”,因为世间的一切欲望最终都会过去,唯有遵行神旨意的人将永远长存。具体来说,基督徒面临的三大试探是:
1. 肉体的私欲
人为满足身体的需求,常常陷入过度的享乐,远离神的旨意。
2. 眼目的私欲
人渴望所看到的东西,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而忽视灵性成长。
3. 今生的骄傲
人自我膨胀的态度,认为自己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不需要依赖神。
魔鬼的试探自伊甸园以来始终如一,甚至耶稣在旷野也经历了类似的试探。虽然看似简单,却直指人性的弱点,极具威力。这些试探不仅摧毁了许多基督徒的灵命,也不断挑战基督徒的信心和委身。但要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灵命成长的关键:顺服,放下自我
牧师强调,成长并不是靠我们的努力,而是要顺服神,悔改并归向神。基督徒都需要先承认自己的软弱和罪性,领受神的赦免。正如《诗篇》所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51:17)
“以神为中心,交托主权,关键在于放下自我的主权,让神在生命中居首位。当我们将自己的心思意念、选择与计划交托给神,便能逐渐脱离罪恶的捆绑,与神保持连接,如耶稣在《约翰福音》15章中比喻我们是枝子,祂是葡萄树,唯有常在祂里面,才能结果子,远离罪恶。这提醒我们需要通过祷告、读经和灵修,与神保持亲密的关系,让祂的力量成为我们胜过试探的根源。”
在跌倒中学习,在站起中成长
在灵命成长中,跌倒与软弱并非罕见。牧师也坦承自己时常经历灵性上跌倒。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基督徒靠着恩典前行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始终处在灵命的高峰状态。在属灵的征途中,跌倒并非尽头,而是成长的一部分。但重要是跌倒了又爬起来,跌倒了又站起来……这正是灵命成熟的关键:即便软弱,也要在神的恩典中站立。”
另外,我们要依赖神的恩典与圣灵的内住,顺服圣灵的引导,信靠神,祂会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祂的大能。牧师引用了沙漠之父的智慧:“我们灵命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次次跌倒后再站起的过程。”这种成长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不断重复:在跌倒中学习,在站起中成长。因此,每一次跌倒,都是认识自己不足、更加依靠神的机会。
灵命成长需要平衡恩典与责任
牧师提醒,基督徒常陷入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度苛责自己,认为必须达到完美,导致自责与内疚,甚至放弃努力。另一方面則是滥用恩典,认为神的恩典足够宽广,无需悔改,也无需以行动改善灵命。这两种极端的想法和行为都会导致灵命停滞。
灵命成长需要平衡恩典与责任,恩典提醒我们,神是赦免的源头,我们可以靠祂的力量克服软弱;责任要求我们行动起来,通过祷告、读经、灵修和顺服,积极参与与神的关系。”
主动参与和刻意操练
牧师指出,属灵的成长需要主动参与,不仅依靠恩典,也需要透过刻意的属灵操练,帮助自己更接近神的旨意。他引用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12节中所言:“要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这句话提醒信徒,尽管救恩是白白得来的,但成圣的过程却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与谦卑。
在操练的过程中要定期的反思与悔改,找到罪的根本原因。例如,贪恋世界可能源于内心不满足或信心不足。此外,刻意行动也非常重要,即当意识到某种罪,基督徒需要以实际行动来对付它,例如以祷告、禁食或灵修重新调整心态。
“接著,是谦卑悔改,因悔改不仅是认罪,更是思想与行为的改变。每一次悔改,都是在神面前谦卑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求祂的帮助。”
牧师强调,灵命的成长与品格的成熟息息相关。在灵命上不断成长的人,品格也会反映出基督的样式。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学习——从属灵操练到改变品格,不断被神更新和塑造。
耶稣是灵命成长的典范
牧师认为,教会历史中有许多属灵伟人在罪恶与试探中得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阅读他们的生平与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属灵成长的方向与动力。
我们还可从《圣经》中找到最完美典范——耶稣基督。他不仅仅是讲道理的人,更是活出道理的人。牧師指出,耶穌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生命的真谛。例如,耶稣讲信心时,总是立即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何为信心;他爱人,愿意牺牲自己,最终钉于十字架上。这种言行合一的生命见证,是我们最鲜明的榜样。
“灵命成长不是为了成为某种身份,而是为了在生活中越来越像主耶稣。”这种成长不仅是内心的转变,更是外在生命的见证,让人从言行中看见基督的荣美。
灵命成长需要平衡和“接地气”
牧师强调,属灵成长不是追求超脱世俗或极端属灵。《雅各书》中提到,要照顾孤儿寡妇,这正是属灵生命的实践。属灵并非飘然于世,而是“接地气”。一味沉溺于个人祷告或灵修,却不参与群体生活或教会事工,无法彰显真正的属灵生命。
“生活中的摩擦和互动也是成长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家庭还是教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解决冲突,我们的生命才会得到磨炼。举例来说,有了孩子之后,许多父母才体会到真正的牺牲与责任。半夜起身照顾孩子,便是塑造生命的时刻。经历让我们明白,属灵的生命必须从实际的付出和承担中磨练出来的。”
脱去“属灵面具”,愿意谦卑服事
他重申,越属灵的人,越是谦卑服事。耶稣的生命正是如此,他自降身份,甘愿成为最卑微的仆人,以行动表达对人们的爱。我们需要克服内心的骄傲和伪装,脱去那所谓的“属灵面具”。真正的属灵生命会通过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自然流露出来,旁人能够感受得到。
牧师坦言,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学生,在属灵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软弱与失败,但关键在于不要放弃。他以幽默的方式分享:“灵命成长就像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棺材盖上的那一天,我们都还在努力。”他提醒我们,属灵成熟是终身的目标,每一日的努力都为永恒的盼望铺路。
梁马太牧师(博士)